二、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 均衡产出
1. 均衡产出的定义
2.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二)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 消费函数
2. 储蓄函数
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 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5.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三)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2.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四) 乘数论
1. 投资乘数
2. 乘数效应
(五)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六)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1.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 税收乘数
3.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4. 平衡预算乘数
(七)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2.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三、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一) 投资的决定
1. 实际利率与投资
2. 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3.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4.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5. 托宾的“q”说
(二) IS曲线
1. IS曲线及其推导
2. IS曲线的斜率
3. IS曲线的移动
(三) 利率的决定
1.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2. 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3. 流动偏好陷阱
4. 货币需求函数
5. 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四) LM曲线
1. LM曲线及其推导
2. LM曲线的斜率
3. LM曲线的移动
(五) IS—LM分析
1.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2. 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四、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 总需求曲线
1.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 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2. 劳动市场
(三) 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
1. 古典总供给曲线
2.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四) 常规总供给曲线
(五)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2.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3.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